2022年12月10日-13日,第64届美国血液学学会(ASH)年会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作为全球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盛会,本次ASH大会上,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吴彤主任团队李智慧主任报告了“Profiles of Germline Predisposition Gene Variants in Hematologic Disorders and Its Impact on Prognosis of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血液系统疾病中胚系遗传易感基因的突变谱及其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摘要号3425】。
研究背景
一些研究表明,胚系遗传易感基因在造血和淋巴组织恶性肿瘤以及骨髓衰竭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北京高博博仁医院吴彤主任团队李智慧主任系统研究了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胚系易感基因变异,并分析了致病性基因变异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影响。
研究方法
该项研究纳入了352例在北京高博博仁医院接受allo-HSCT并进行胚系遗传易感基因检测的血液疾病患者。移植前采集患者、父母和其他可能的亲缘供者的外周血样本,采用全外显子测序和sanger测序700+种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相关的胚系遗传易感基因,并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进行分析,I类遗传变异定义为致病性的变异,II类遗传变异定义为可能致病性的变异,来评估胚系易感基因变异对allo-HSCT预后的影响。
研究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18岁,包括156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40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ALL/LBL),9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3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例多发性骨髓瘤(MM),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和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移植类型包括同胞全合移植(n=31,8.8%)、非血缘移植(n=68,19.3%)和单倍体移植(n=253,71.9%)。
在299例患者(84.9%)中发现了最常见的25种I类胚系遗传易感基因变异(见下图)。其中在B-ALL中,最常见的15种遗传变异是SERPINE1、EP300、CYP2C19、MLH1、TNFAIP3、YARS2、BTLA、HIF1A、NCF2、F7、KIT、MPEG1、STK11、TP53和DNASE1;在T-ALL/LBL中,最常见的15种遗传变异是SERPINE1、ATM、ATP7B、F7、GALT、HIF1A、KIT、NCF2、NUDT15、TNFAIP3、BRCA2、BTLA、CARD14、CYP2C19和CYP3A4;在AML中,最常见的15种遗传变异是BTLA、MLH1、SERPINE1、NCF2、ADAMTS13、ATM、KIT、MPEG1、STK11、TET2、YAER2、DNMT3A、EP300、F7和TP53。
单变量Cox分析表明,CD36和UGT1A1胚系变异与allo-HSCT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12例患者携带CD36胚系变异(I类),包括B-ALL(n=5)、AML(n=2)、NHL(n=2)、T-ALL(n=1)和SAA(n=2)。错义突变和移码缺失是主要突变类型,分别占42%和33%。携带CD36胚系变异的患者在HSCT后预后不良,复发率较高(突变型与野生型为46.1%vs.24.2%,p=0.062),总生存率(OS)更低(突变型与野生类型为40.2%vs.74.3%,p=0.0026)。12例携带CD36胚系变异患者中有7例(58.3%)在移植后死亡(4例复发,2例感染,1例多器官衰竭)。
7例患者(2.0%)携带UGT1A1胚系变异(I类),包括AML(n=4)、MDS(n=2)和B-ALL(n=1)。所有突变都是错义突变。携带UGT1A1胚系变异的患者allo-HSCT后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HR:2.8(95%CI:1.1-6.8),p=0.026),OS显著低于野生型患者(17.1% vs 65.8%,p=0.026%)。7例携带UGT1A1胚系变异患者中有5例(71.4%)在移植后死亡(2例复发,2例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和感染,1例多器官衰竭)。
研究结论
该项初步研究结果展示了血液疾病患者的胚系遗传易感基因变异以及B-ALL、T-ALL/LBL和AML中常见的基因变异谱。该研究中,CD36或UGT1A1胚系变异的患者在allo-HSCT后会出现预后不良,该机制未来仍需进一步探索。
■ 专家团队介绍
高博医学(血液病)研究中心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科带头人。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医疗院长。
亚太骨髓移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学组副组长,女医师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1986年-2006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历任住院医、主治医、副主任医师,从事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自1987年起主要的工作领域为造血干细胞移植。2006年-2012年在北京市道培医院任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2012年-2015年任河北燕达医院陆道培血液肿瘤中心副主任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2015年-2017年4月任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副院长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
2017年5月起任北京博仁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及医疗院长。1994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进修病毒诊断学。1996年-2000年在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所做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
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30余年,是国际知名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有数千例移植经验(1岁-72岁),对移植方式(供者、预处理方案)的选择,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感染的救治,难治/复发白血病的移植及移植后复发的防治,移植后的免疫治疗(针对白血病、病毒、真菌),CAR-T桥接移植,老年白血病的移植,二次异基因移植等均有独到的成功经验。建立了较成熟的移植体系,对血液肿瘤(白血病、MDS、淋巴瘤等)及良性血液病(再障、PNH、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均达到合并症少,无病生存率高的水平。
为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会员,美国血液学会会员,国际血液学会会员,亚太骨髓移植学会(APBMT)会员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与细胞治疗学组副组长,中国女医师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整合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任《中华血液学杂志》、《Hematology/Oncology and Stem Cell Therapy》及《Blood中文版》编委。
发表论文90余篇,在国际会议上发言数十次。曾荣获优秀教师奖,英语教学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进步二等奖,APBMT十佳论文奖及杰出发言奖。
高博医学(血液病)北京研究中心北京高博博仁医院血液二科(移植技术)三病区,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博士;
血液病数字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全国肿瘤营养学会儿童肿瘤营养学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深耕于血液内科临床工作及实验室研究工作,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白血病、MDS、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等疾病及移植合并症的防治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7例患者(2.0%)携带UGT1A1胚系变异(I类),包括AML(n=4)、MDS(n=2)和B-ALL(n=1)。所有突变都是错义突变。携带UGT1A1胚系变异的患者allo-HSCT后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HR:2.8(95%CI:1.1-6.8),p=0.026),OS显著低于野生型患者(17.1% vs 65.8%,p=0.026%)。7例携带UGT1A1胚系变异患者中有5例(71.4%)在移植后死亡(2例复发,2例移植物抗宿主疾病和感染,1例多器官衰竭)。